图片新闻
翁建平团队2022年第21次临床-基础交叉组会学习
文章来源: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07-04  供稿:田甜、汪徐麟 审核:徐索文、石洁

7月4日晚上,翁建平教授团队第21次临床-基础交叉组会在安徽省立医院南区5号楼会议室举行,翁建平教授,各位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会议的第一部分,田甜博士后汇报了博士后入站以来的工作,研究内容是中药活性成分对小鼠代谢障碍的改善作用,在探讨了可能作用机制的同时也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计划。翁建平教授点评:需明确采用该模型的研究意义,并总结是否达到最初的实验目的。随后,耿梦雅硕士汇报了个人学习经历,硕士期间的研究工作,以及博士期间科研展望三个方面。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溶酶体功能相关基因的缺失对小鼠肾脏、肝脏、骨骼肌的结构功能及自噬水平的影响展开。翁建平教授点评:博士研究时间需要根据课题进展情况调整,发表文章也可能是一篇高质量论文,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设计开展有临床意义的研究课题。

在会议的第二部分,翁教授团队邀请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淑敏教授,杨教授介绍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方法研究。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原醛是在临床中易被漏诊。杨教授提出在不停换降压药时同样可以采用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筛查原醛,对卡托普利试验(CCT)、盐水负荷试验(SIT)、口服钠盐试验(OSLT)及氟氢可的松试验(FST)进行了效能分析,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弊。随后杨教授强调临床医生要重视原醛的筛查。醛固酮过多是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患者心脏、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研究表明,原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并减少全因死亡风险。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互动交流环节,课题组导师和同学与杨教授进行了精彩深入的交流。最后翁建平教授对杨教授深入浅出的报告表示感谢,并对大家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出宝贵建议。